(今早听闻李敖逝世,刚又看了TVBS新闻台直播李敖之子李戡在医院里强抑着悲恸,对媒体作简单声明。因为找不到一篇跟李敖相关的影话,就选择了这篇,不为反映李敖的才气和狂傲,只为了对生命的反思和礼赞。)
(本篇剧透指数:3.5/5)
因为张艺谋,京奥开幕式可以当成一出电影来解读。此“电影”的其中一个视觉母题,是“天人合一”(虽然被包装得很油气)。回顾影史,把这个母题拍得最透彻的大师,如侯孝贤、阿巴斯、塔可夫斯基、安哲罗浦洛斯等,多是采取长镜头、大远景的手法来表现--仿佛“天人合一”是一种遙不可及,只可远观的境界。
河濑直美,这位借影象为自己做传的日本女导演,却似乎在作品中完全把自己融入天人合一的境界里。她通常使用包括手提摄影在内的纪录片手段,让摄影机悄悄的跟着人物的驻足、缓步、疾跑,寻寻觅觅,终于超脱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让心灵去拥抱蓝天绿地的豁达宽容。
从1992年初次《拥抱》(Embracing / につつまれて)纪录片的摄制,经1997年凭《萌动的朱雀》(Suzaku / 萌の朱雀)抱回康城影展金摄影机奖(最佳新导演),到2007年以《殡之森》(The
Mourning Forest / 殯の森)在康城坐拥评审团大奖;看完这个慧诘女人在15年间执导的纪录短片和剧情长片,就如同在阅读她的私密日记一般,见证她从为人孙的初长成到为人母的轻熟女的心路历程。
身为奈良市的女儿,河濑总是如此婉约温柔的拥抱城中的小镇风情,和城郊的自然风光。为人养女的她曾经执着于寻根,试图《拥抱》(1992)遙不可及的生父,最终却得为不曾见面的父亲的死讯而《在世界的沉默里》(Sky, Wind, Fire, Water, Earth / きゃからばあ, 2001)唏嘘。她和义祖母的亲昵,从她的“婆婆三部曲”中可窥见一二--《亲亲婆婆》(Katatsumori / かたつもり, 1994),在完成了抚养小孙女的使命后,独自《望天》(See Heaven / 天、見たけ, 1995),悠然见《日落》(Sun Setting / 陽は傾ぶき, 1996)。
如此个人化的纪录片,却令一个素不相识的我如此动容,原因在于她把纪录片当成诗歌来吟咏。她不止热衷于记录奈良市郊的湖光山色,更善于捕捉人与自然界交流契合的点滴,像种蕃茄时的婆婆、像玩蝌蚪的小女孩(蝌蚪是青蛙的“童年”;这或许是隐喻河濑对回到童年、拥抱生父的渴望)。三部曲中有好些重复使用的画面,却由河濑组织出三出风格大异的影片--有写实、有抒情、有唯美,却都是人间真情。
然而,年少的天真与轻狂,终究沉淀与消磨。镜头以外婚变的打击、生儿育女的喜悦,让她更能参悟人生起伏。《垂乳女》(Birth/Mother, 2006)先是让我们看到河濑自己恶行恶状的对婆婆翻旧账,把婆婆(其实这位义祖母是她的亲生母亲,但因为某些原因,她们以祖孙相称)当年對她不当的管束挖出来斥责,逼得婆婆低头认错。心结一去,河濑把染疾而即将油尽灯枯的婆婆,和自己从怀孕到带着女儿上婆婆的坟的两段不同时期拍摄的画面并列起来--三个世代的女人,贯通死生,在河濑的镜头里交会、交心。
有了河濑的纪录片打的底,再看她改编自自己的小说的剧情片《沙罗双树》(Shara / 沙羅双樹,
2003)和《殡之森》(The Mourning Forest,
2007),整个观影经验便全然不同了。《沙罗双树》就如《垂乳女》的姐妹篇,讲述一对挛生兄弟在儿时从村子到林子的一场追逐嬉戏中,其中一个竟神秘失踪。留下来的那个仿佛自己少了“另一半”似的忧郁长大,在萌动的少年时期与倾注真情的女同学追逐嬉戏--镜头跟着角色狂奔,似乎多年前的“乐极而‘失’”的场面就要重演。然而,青翠的林野是如此的神秘而悠远,终究陪着小男生见证母亲诞下弟弟--奈良的山水有情,拭去男生心中的阴影,救赎、超脱。
顺便请读:
日本新电影--吊诡又美丽
轮回,因而人类如此嘈杂(纪录片“Samsara"和"Human")
学会放下,学会把握(台湾电影《百日告别》、香港动画《麦兜•我和我妈妈》)
入土为安前的“不买西装”宣言(日本导演市川准遗作"buy a suit スーツを買う")
让市川准为东京催眠(谈“东京三部曲”)
轻舞慢捻人间情(英国独立电影"Lilting"--郑佩佩等主演)
雅丝敏--世界因你而暄哗(追忆马来西亚导演Yasmin Ahmad)
忽然想起台湾新导演郭承衢的2016年电影《德布西森林》(桂纶镁、陆奕静主演》--不知是否受了《殡之森》的影响。
ReplyDelete《殡之森》预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G8HIOikfA
《德布西森林》预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zV_YKSd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