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7, 2018

“腾龙”与“雏凤”的最后一战(香港电影《三国:见龙卸甲》)

(原载2008年4月《联合早报》)

(本篇剧透指数:3.5/5)

  2002年,一部在国际影展圈中崭露头角的泰国实验电影“Blissfully Yours”,在影片开场的一小时后,才出人意表的推出片头演职员表和主题曲,把这出两小时的影片一分为二。这个巅覆性的处理,是为了点出前一个小时的情节只是铺陈,后一小时才真正入戏。

Related image

  2008年,中国出了一部赵子龙的演义式传记片《三国:见龙卸甲》,明显的是一出商业片,但它的剧本还是有它的门道的。影片前段花了近一小时,松散的追溯了青年子龙从参军到成为刘备麾下的五虎将之一的奋斗过程,原来都只是为最后约半小时的赵云老伯伯在凤鸣山率军力抗曹婴的魏国大军的戏肉来做铺陈。连小说原著《三国演义》里子龙最风光的那一幕(单骑救阿斗),也只是这整体来说缺乏张力的铺陈的一部分。

Related image

  所以,如果导演李仁港敢玩实验的话,把片头搬到影片过了三分之二(也就是凤鸣山一役之前)才登场,也未尝不可。

  说起来,这最后半小时的战场大斗法,写得巨细靡遗、活灵活现,简直如同把《三国演义》第92回仅374字的赵子龙斩五将拿来再创作。最有趣的是所谓的曹操之孙女曹婴,其角色原型是小说中的曹操孙女婿夏侯楙。把赵老英雄的最后对手设定为后生女辈(而非诸如金城武那样的俊男),就有着类似《射雕英雄传》里俏黄蓉智斗欧阳锋的戏剧张力。


Related image
Image result for "三国:见龙卸甲"




  那么《见龙卸甲》又如何为子龙这个被戏剧加工的人物定位呢?我的看法是,在大我的平天下,和小我的个人功名、衣锦还乡之间,他迷失了方向。当朝思暮想能亲率大军扫平魏国的老赵,在最后决战中发现自己其实不过是诸葛亮声东击西之计的诱饵时,他觉得被羞辱。他没能从全局的高度去看到他这一颗棋子的重要性--他其实应该感谢诸葛把魏军中最厉害的、尽得曹操真传的曹婴留给了他,成全了一个令电影观众热血沸腾的悲剧英雄。

Image result for andy lau zhao zilong

  实际上,在电影《见龙卸甲》的范畴里,只有曹操和刘备两个下棋的人。而选了边站,并誓死效忠的诸葛亮、五虎将,都是棋子。到了影片后段,已经先后做古的曹刘二人,依然透过曹婴和诸葛在对奕。一生挣扎于平天下和赢得生前生后名之间的矛盾的子龙,待到可怜白发生,一定会隐隐觉得自己不过是一颗棋子。

  所以,依我个人的诠释(应该不是电影作者的本意),电影里的子龙的内心世界可能衍生出另一重隐性的人格--先是看似对世事了然于胸,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可一上战场又变得贪生怕死,却又梦想掌控自己的命运。这个人格,或许就是以片中杜撰的叙事者,也是子龙的同乡、与他称兄道弟的军中同袍罗平安的形象出现。虽然这个角色在片末的转折,落入了通俗剧的窠臼,可这似乎正是在隐喻子龙复杂的人格当中,人性化的一面--如果自己平凡一点,便可以心安理得的庸碌无能,而非现实中的明明有将才却无力回天。

Image result for 三國 之 見 龍 卸 甲 洪金寶

  根据电影文案,电影作者取了小说中外号凤雏的庞统讽刺性的陨命于落凤坡的概念,把青年子龙救阿斗的地点从长坂坡搬到凤鸣山--也就是后来老赵最后一战的地点,完成一个宿命轮回(这条龙终究不敌一只大鸣大放的凤)。我很想问,刘备在下赵子龙这颗棋子,那么冥冥中又有谁又在下刘备、曹操等这些站在历史制高点的棋子呢?

Related image

顺便请读(相关文章):
《功夫之王》的东西方对话的联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