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14, 2018

昨日之日,不可耽溺 (中国独立电影《昨天》)

(原载2002年4月《联合早报》)

(本篇剧透指数:3/5)

    “真实电影”(Cinema-Verite)算是各种记录片当中,对影片内容的纪实性要求最严格的类别,因为它不允许摄制队以任何形式干涉内容。可是,一位真实电影导演还是这么说:“真实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是一个谎言。我们透过说谎,来道出事实。”

    怎么连在现场拍摄正在发生的事件,都是谎言呢?我的诠释是,每一个镜头,都有其时间(镜头的长度)和空间上(景框、角度)的边界,可说是撷取整个事件的一个段落来呈献给观众。可在镜头边界以外的事件,就与原事件毫无瓜葛吗?“语焉不详”、“以偏概全”都算是谎言;而记录片所能做的,就是诚实的集合谎言,以重构并趋近事实。

    所以说,既令是记录片所呈献的事实,也是有边界的。中国导演张扬的新作《昨天》,就是在维持最大程度的客观性的前提下,把过气明星贾宏声过去十年来与毒品的搏斗过程,利用介于记录片和剧情片之间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来。







    《昨天》令人想起张元的《儿子》,都是起用真人真事中的家庭成员演回自己。相对于《儿子》的平铺直叙,通过堆砌通俗剧式的家庭纠纷场面,来“激怒”观众,《昨天》采取了更深思熟虑的导演手法,表面上看似牺牲了陈述事件的客观性,实则在深一层的观众心理层面保全了客观性。

    《昨天》的叙事由一连串有关贾宏声的街头访问开始,让我们了解了公众对这个富争议性的人物的不同看法。然后,张扬访问贾宏声本人、他的父母,进而进入影片的第一段--1992年父母搬到北京,照顾正在戒毒而脾气火爆的贾。张扬从第一章的相对写实,到第二段(1993年起贾与新朋友的交往到闹翻),旁白(即访谈录音)的份量增加。

    接着到了90年代中期的第三段,回到贾与父母和姐姐的日益恶化的关系。这时,贾的行为已晋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再纪实的拍法,也会对观众的情绪起着煽风点火的作用--尤其到了贾在生日那天打了父亲一记,父亲嚎啕大哭……

    张扬知道,如果再用传统的方式来处理这个戏剧性的场面,观众就会怀疑事件是否被夸大。所以,他把镜头往后拉,让我们看到这个家居场景其实是在舞台上。旁白说,在访问贾和家人的六个月后,推出了舞台剧。镜头切到父、母、姐三人面对观众,以舞台腔叙述后事,例如:“有了第一次打父亲,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Image result for 昨天 贾宏声

    张扬适时帮助观众的情绪抽离了事件,不让观众太沉溺或被激怒而失去了客观判断事件的能力。因为,再纪实的记录片,也可能牵着观众的情绪走(因为镜头的界限,加诸旁白、配乐),引导他们判断事件的方向。

    让观众平复心情后,张扬把叙事从舞台拉回现实。接下来的一场戏,发生在半年后,家人忍无可忍而报警把贾抓进精神病院。张扬用一个长镜头跟拍公安押着贾从客厅(刚才的舞台剧场景)走过曲折的走廊,把空间拉开,然后才进入电梯。走廊和电梯都是舞台剧里没有的布景,因为镜头已回到现实中。

    《昨天》有的不只是层次分明的结构,更有着张扬对不同段落及其衔接点的不同的精心处理--张扬深知电影是电影作者与观众的心智互动的过程;写实也不单是映象上对事件的重构。以其操纵观众情绪,不如解放观众情绪。

1 comment:

  1. 为了帮即将举行的2018年新加坡华语电影节写影话宣传,刚看了马来西亚电影《海墘新路》的“试看视频“(screener)(可说是导演的半自传电影),其表现手法令我联想起《昨天》,就挖出了当年写的影话,整理分享。未来若写了《海墘新路》的影话,再作分享。

    有关“记录片是集合谎言,以趋近真实“的观点,在我后来写的影话中,仍不时重复引用。

    贾宏声于2010年坠楼身亡,得年43岁。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