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0, 2019

Z字头的后现代生活(美国宗教题材科幻片"Z for Zakariah")

(今天是复活节,重温这一篇。)

(原载2015年9月《联合早报》。)

(剧透指数:5/5)


  《撒迦利亚》(Z for Zachariah)是非典型科幻片。电影史上不乏这种末世之后,浩劫余生的两男一女的性别心理拉锯题材的影片,可《撒》片或许是带有最显著的对圣经的指涉的作品。就本片成品来看,又或许隐隐透出电影主创面临以人为本的深度角色刻划,和营造繁杂的意象符号之间的抉择与拉锯。其实两者并非零和游戏,本可两全其美;但就这一小时半的片长以内,似乎是顺得“意象”失“人味”。

Image result for "z for zachariah"Image result for "z for zachariah"

  尽管如此,我对《撒》片还是比较宽容的,因为就其丰富而多层次的意象,可堪有心的观众酣畅地琢磨,不管分析结果是不是小说原作者或电影作者的原意,咱们看了若各有各的“带回家的信息”,花这一小时半的观影时间便已值得。

  《撒》片开场是以为自己是仅存的人类的女主角安妮,在家乡种地过活。然后一个其貌不扬的黑人科学家卢米出现,因遭到污染毒物的侵袭而一度病危。安妮把他带回家,悉心照顾,可能(?)日久生情,又或许因为觉得天底下只剩他们俩,而主动向卢米投怀送抱,但卢米选择对她守礼。接着又出现一个英俊的白人矿工薛立,产生了三角关系。

Image result for "z for zachariah" church
Image result for "z for zachariah" sex


Saturday, April 6, 2019

电影人与人间的促膝长谈(香港纪录片《想像易文》、短片《海滨薄梦》;大陆电视电影《温水蛤蟆》)

(原载2015年4月《联合早报》)

(剧透指数:2.5/5)


  “上午九时,船到香港,检验防疫证之医官离船后始准旅客登岸。船泊海中,太古公司备有渡轮送客。在海军码头上岸后,沿海边马路闲步,抬头即见白色的汇丰银行大楼及维多利亚女皇铜像。转一个弯是德辅大道,再往南便是皇后大道,香港的南京路,路边就是那些高楼、大电影院、餐室、酒店、百货公司…… 有一位朋友说过,从汇丰银行到中华百货公司这一段是香港的精神。我总算到了香港。”

Image result for ”想像易文“

Related image

   熟悉中环的人,读到这段文字,一幅幅的街景画面就浮现脑际。文字摘录自执导《曼波女郎》、《温柔乡》、《星星月亮太阳》等经典电影的易文在1949915日初次从上海经台湾抵达香港时的日记。

Image result for ”易文“Image result for album cover

  去年,这段文字被舒琪执导的纪录片《想易文》用在开场。旁白(可能是舒琪本人)以淡淡粤语口音的普通话念出的这段文字,搭配循着这条路线拍摄的现代中环街景。时代与语言的错位,仿佛点出了易文当年对这初次光临的异地,一步一脚印的解读。

  电影人每创作出一件作品,可被视为由他们想象、建构出来的一个替代现实(alternate reality)。但这个替代现实世界不论是写实(即接近多数人认知的真实世界)或写意,都或多或少融入电影作者对现实的解读与关照。我联想到另一个关键词:“对话”。

  以易文为例,我们今天只记得他是个大导演,可舒琪带着我们回顾了他另一个几乎被历史淹没的身份――南来作家。初到香港的几年,他发表不少短篇小说,既令背景是香港但仍有浓重的上海文化人的世界观。在他逐渐适应了香港,也就是一个他进一步地解读香港、与香港对话的历程之后,踏入电影圈的他可以拍出具有香港特色的作品,但又不时把自己的上海经验融入影片中。这些,在《想》片中都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