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指数:3/5)
身为日本前辈大师小津安二郎的影迷,德国大导演文·温德斯(Wim Wdners)曾在八十年代到东京拍摄纪录片《寻找小津》(Tokyo-Ga),试图找回半个世纪前小津电影里的东京--繁华中的悠然自得,忙碌以外的暖暖人情。他当然找不着,因为人心不再纯朴。
擅拍家庭庶民剧的小津在1963年逝世后,少数人想模仿这位“国宝”的风格不成,更多后辈则受不了小津对于画面构图、演员动作等要求绝对工整平衡。两届康城影展金棕榈奖得主今村昌平就是其中之一;身为小津的徒弟(曾任小津的副导演),他的电影里却几乎没有“小津美学”的痕迹。
就在温德斯利用《寻找小津》来玩自己擅长的公路片种后不久,日本新浪潮导演群中崛起了一位市川准(跟老导演市川昆没有关系),自许为小津的弟子(看旧片偷师)。事实是,他汲取了小津电影中朴素的环境氛围和人际关系,而能另辟蹊径,脱离小津的视觉风格,拍出一部部清恬动人的小品,足堪不愿被繁华所迷惑的都市人玩味一生。
市川准的近作尤其显出这种特色。半纪录片《东京病房》以一个个长拍镜头冷眼旁观病房里几张病床上病黎和家属的来去(光线和色调的变化说明时节的更替)--说是摄影机在一个角落冷眼旁观,但病人与家属的絮絮闲话或最后遗言,或真情,或豁达,汇成生命的弦歌,总教观众低回叹息。
然后,市川着手筹拍“东京三部曲”。《东京兄妹》把东京拍成悠闲的小镇,相依为命的年轻兄妹在妹妹和男友同居后,哥哥的失落成了都市人疏离的写照。但妹妹终于倦鸟知还,如往常一般为哥哥做饭,菜色中必有一大块豆腐。人丁凋零的家庭“很不小津”,青菜萝卜的故事也跟小津的通俗剧不同,但市川版的人际关系仍是小津的变奏。
《常盘庄的青春》说的是几位日本当代漫画大师如手冢治虫、藤子不二雄等人,在成名前同住东京常盘公寓的故事。当时正值小津拍出多部代表作的五十年代,市川准则还是个小学生。影片遂成了市川向青春的礼赞。常盘庄里幽默、熬苦、生活和创作上的互相扶持--一切都是淡淡的,却是感天动地的恩情。
三部曲的完结篇《东京夜曲》是市川最复杂的作品之一。一样的发生在小镇氛围的东京,一样淡淡的情节,一段多角恋事却毫不平铺直叙。观众得积极的在一小时半的叙事流程中搜集片段的资料,最终才能拼凑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一个人往往只能够看到另一个人的一面,便以这种片面的了解为基础去爱或对待对方;再回头或已是百年身。只有温婉宽容的关照,才能在这纷扰的后工业社会中,再现小津心中的朴素情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