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28, 2018

《大兵小将》--中国人的演义

(原载2010年2月《联合早报》。)

(今天是柏杨逝世10周年。我在写影话的20年间,有两次引用柏杨的观点。这是第一次。)

(本篇剧透指数:2/5)


Image result for 柏杨

  《大兵小将》当然不是典型的贺岁片,也不是典型的成龙电影。勉强说来,它是个利用明星效应排在贺岁档期上映,不是非得由成龙主演,但既然有成龙就要安插一点成龙式谐趣动作的古装乱世反战公(马)路片。但对成龙来说,这是他难得一次接演一出角色导向的电影(虽然他其实是真正居主导地位的制片人)。

Related image

  成龙的前作《新警察故事》和《新宿事件》已经具有角色导向电影的味道,但终归得仰赖火爆剧情(编剧之手)来推动全片。《大兵小将》或许是成龙的第一出角色导向(即电影作者设定人物性格,以后的剧情就得沿着这个性格的脉络去发展)始终优先的作品;甚至到了全片最后一刻成龙回到其祖国时所经历的性格转折,都有前迹可循。




Related image


  确切来说,在众多花里花哨的情节和人物的包装之下,《大兵小将》骨子里是一出农民电影。对,张艺谋拍过的那种。但张艺谋和其第五代同侪的电影爱把农民的故事作成民族命运的符号,反而《大兵小将》是以人物为本位的电影。

  把英雄气和拳拳到肉的动作场面(还有国家、军人和阶级意识的迂腐)都留给了王力宏,好像不太能打却有点狡诈的成龙除了反而在片末的动作场面中插科打诨的人物之外(参考二十多年前《龙兄虎弟》里的最后一战,成龙虎虎生风、谭咏麟打得搞笑;当年的谭成了现在的成龙),我们可以看出电影作者如何倾全力刻划成龙所饰演的农民出身的小(大)兵。

Image result for “大兵小将”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里写得好:“......世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国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国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的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中国人喜爱和平,这是由泥土的芳香而来。游牧民放和商人先天的具有侵略的冲动,农民则根本不喜欢侵略......只有长久的安定,才可以保障田中的庄稼收获......中国人日增的保守性,农村是世界上最少变化的社会,少刺激和竞争,不容易产生冒险和开创的精神。

Image result for “中国人史綱”

  整出《大兵小将》最不成龙之处,便是成龙大量的对白和山歌,不断的引用他的先父的教诲和口头禅,而且在小处身体力行(如打野味时,发现小动物怀孕,就放生)、大处则成为他努力追寻的人生目标(活着回去耕五亩地、讨个老婆传宗接代;王力宏承诺赏赐他两千亩地,他还不要,因为地这么大,他忙不过来!)。中国农民世代相传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在纯朴(或甚至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锤练出来的小聪明和生活技能,在剧本中不急不徐地娓娓道来,犹如一个拼图游戏。最终拼出来的图,究竟对中国农民的面貌的展现,不论是深是浅,是忠实还是扭曲,我愿意肯定剧本创作的这一尝试。

Image result for “大兵小将”
Image result for “大兵小将”

  所以说,《大兵小将》的主角其实有四个--另两个是未曾出场的大兵的爹和小将的父王(其实是战国末年的卫国公爵,所以片中把王力宏称做太子是错的)。大兵和小将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大抵逃不出各自的亡父的影响除了小将原本的主战思维可能跟父亲有冲突。《大兵小将》的主角,就是电影里头的中国人--至于它对现实中、历史上的中国人的反映有多真实,就留给有识之士分析好了。


顺便请读:
《功夫之王》的东西方对话的联想(另一篇引用柏杨观点的影话)
《英雄》--侠义精神的集大成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