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加坡华语电影节和2018年新加坡欧盟电影节,这两个新加坡电影协会有份参与筹办的活动,都凑巧选在昨天举行记者会。就回顾一下三年前欧盟电影节片单中的这出入围奥斯卡最佳化妆奖的瑞典电影。)
(本篇剧透指数:3/5)
"The Hundred-Year-Old Man Who Climbed Out the Window and Disappeared"(《百岁老人跷家去》; Hundraåringen som klev ut genom fönstret och försvann, 2013)算是近期影坛新作中较"啰嗦"的片名。而影评人就爱拿它来跟片名只有两个字的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Forrest Gump"(《阿甘正传》)做比较,只是这些比较几乎都是浅尝即止;那我就从这一点下手,多谈一些。
《阿》、《百》除了都是由小说改编的虚构人物传记之外,最惹眼的共同点是都穿插了两个主角在不同时期跟某些历史名人会面的场面。《阿》片用了特效,把阿甘剪接融入老新闻片中(必要时还给新闻片中的名人配音);《百》片里的阿伦则与饰演这些名人的现代演员大演对手戏。
可仔细分析,这两部卖座喜剧片,走的路数其实大不同。《阿》片讲傻人有傻福,智商只有75的阿甘,一生没有什么算计,想做就做,永往直前,而且待人以诚。结果他非但没有被骗、遭欺凌,反而是上天一再地因为他的人格特质而眷顾他,让他得到“太会算”的平凡人所得不到的“好命”。
《百》片则事关怪癖和鬼才,阿伦从小就爱研究炸弹,喜欢自己制作的炸弹被引爆时的快感,结果自学成为炸弹专家,还因此而周旋于各国政要之间,老来还剩孤癖残生。可百岁生日那天,上天给他最后一次冒险、最后一份礼物,在他意外取得一行李箱的黑钱时,面对一群“凶“大无脑的黑道份子的千里追踪,与三个怪咖和一头大象结盟,“过五关斩六将”……
对于“喝好莱坞的奶水”长大的影迷来说,如果有机会连看这两出电影,或许会下意识地觉得,《阿》片的格局较《百》片来得大――有金像奖和巨星加持、有世界第一超强的三位总统(甘迺迪、杰克逊、尼逊)加一名不朽搖滚歌手(猫王皮里士利)“助阵”(在电影里跟阿甘会面)、制作条件更优越(炫目的影音、美术和造型;以假乱真的特效)。相比之下,《百》片虽然生产年代比《阿》片晚了近20年,在制作水平上反而相对地小家子气,而其演员的名气也仅限于北欧地区。
但格局不该是只看包装的。《阿》片其实是一派以美国为中心的思路(美国人的世界观),由阿甘的个人经历追溯了三十年美国人的精神面貌的更迭,以浓得化不开的正能量处理来讨好美国新保守主义观众(据说改编得比原著小说还要正能量),在我看来却是电影作者不自知的伪善。
《百》片的视野却是国际性的――至少是整个西方世界、横跨大西洋两岸的视野。阿伦年轻时因为喜欢玩炸弹而跑到西班牙去参加内战,原本站在起义军的那一方(因为需要搞破坏,炸桥梁,比投效政府军有更多玩炸弹的机会!),却意外救了独裁者佛朗哥而跟他称兄道弟。然后他用佛朗哥送他的佩枪换了一张绿卡去美国,一连串的机缘巧合,又让他先后遇见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艾森豪威尔、斯大林、里根、戈尔巴乔夫……可这些“名人面碰面”的背后原因没有阿甘那儿的单纯,要不是对方要从他身上得到什么,就是他在为某方当特务来向敌方的国家领导人刺探些什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