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4, 2020

邱吉尔的 “文字动员令”(英国电影《最黑暗的时刻》(Darkest Hour))

(原载2018年1月14日《早报周刊》。)

(剧透指数:3/5)



《最黑暗的时刻》(Darkest Hour)讲的是二战前夕主战的邱吉尔在1940年二战前夕、德军大军压境之际,上台担任英国首相的一个多月内,在从王室到政府里一片乞和声中,力排众议,顶住压力,做出艰难的军事决策,并通过四场演讲逐渐赢得支持的过程。片末,他那始终坚持议和的政敌、外交大臣哈利法斯说出金句:“He mobilised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sent it to battle.”
Gary Oldman calls his Darkest Hour role his toughest ...
这句话,若依其语境,可解为:“他(邱吉尔)以言语激励大家上战场。”但注意这话里提到的不是Englishmen,而是English language;不是sent them而是sent it to battle。事实上,这句话不是哈利法斯(历史上真有其人)讲的,而是一名美国知名广播记者于1954年给予邱吉尔的评价(九年后,肯尼迪总统在颁授荣誉公民权给邱吉尔时也借用了这句话)。


“动员”英文耍嘴皮子?

邱吉尔在片中雄辩滔滔,全片串起他的四场最终改变历史的演讲。但身为优秀演说家的背后,还有他的文字功力令他如虎添翼──他其实还是一位作家,而且是至今唯一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最》片导演Joe Wright(乔赖特)安排许多一闪而过的秘书打字(或他自己临到广播演讲的前十几秒还圈出讲稿上他不满意的用词)的特写镜头,就是为了强调他的咬文嚼字。所以此金句可被译成:“他‘动员’了英文,把它送上战场。”此战场非彼二战战场,而是他的人生、政治生涯里的战场。那名记者及肯尼迪说这话是赞美,但从片中哈利法斯的口中说出,却酸味十足,意即:“你不就是会耍嘴皮子而已!”
Darkest Hour (2017) - Photo Gallery - IMDb



《最》片大抵忠于史实,除了描写邱吉尔身为政治人物、演说家的风范,也对他的私人生活(风趣亲和与坏脾气的夹缠,与妻子的感情,成天雪茄不离嘴又好杯中物等)有不少的着墨。好啦!至少没玩“高大全”那一套,而是让大家看到一个瑕不掩瑜的历史人物。但这就是邱吉尔这个历史人物的全部面向吗?这只是文人治国吗?
Review: 'Darkest Hour,' or the Great Man Theory of History (and ...
其实,真实的邱吉尔上过军校,精通战术,打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片中是有一句对白带过)──因为这个背景,他才能在二战时做出甘冒奇险但多取得成功的军事决策,包括片中提到的敦克尔克大撤军(参考去年上映的《敦克尔克大行动》(Dunkirk)。更有史家挖出许多证据推论出他其实心中是好战的,年轻时就恨不得早生100年,可以打拿破仑;只是他的好战不具侵略性,而是希望统领正义之狮,打败恶魔──希特勒的出現,“正合他意”。
Gary Oldman Wins Golden Globes 2018 Best Actor For 'Darkest Hour ...

明显打着冲奥主意

可《最》片明显又是打着冲奥(斯卡)主意,三段式叙事与许多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如《王者之声》(The King's Speech)──又可以把《最》与《王》两片摆在一起看,因为历史事件和人物高度重叠)如出一辙,导演手法的匠气外露也如同是在内心狂喊:“给我最佳导演!给我最佳导演!”但更重要的是不能有过度剑走偏锋的风格或政治不正确的元素。老邱身逢乱世之“正合他意”,就深埋在角色内心好了;还是来个正义凛然的判断:“你不可能跟已经张嘴咬上你的头的老虎谈判。”只有“正合他意”的殊死战才能求生。
片中有一场杜撰的邱吉尔以首相之尊搭地铁,跟百姓交心,大家都矢志支持他大战德军;在这群搭客当中还包括一名黑人,看来知书达理,是唯一能接邱吉尔金句的搭客,邱吉尔也对他与其他白人搭客一样礼遇有加。但史家又有话说了:现实中的邱吉尔曾多次说出白人优越论,只是他不会把心中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付诸政策,更不会像希魔一样满手鲜血。片中安插这样一个黑人,大概是为了抱抱时兴补偿有色人种的奥斯卡的大腿,免得影片“沦为”“白到底”。
Darkest Hour': How Churchill Inspired Britain to Keep Up the Fight ...
就这一出历史切片的电影作品,为搞搞戏剧张力而扭曲演义一下历史本也无所谓,但关键是这种扭曲的背后存的是什么心。


顺便请读(相关文章):

他们杀戮,因为人人生而“不”平等?(好莱坞影集《国定杀戳日》(The Purge))
身与心的相对论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 "Still Alic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